2025-05-07

文摘:三權分立和三權分離

三權分立和三權分離


東西文明制度分流的隱秘起點


當我們談論現代國家制度,常常提到“行政、立法、司法”的三權分立。


但這只是近代以來國家機器內部的制度設計,卻不是權力約束的起點。


在它之上,還有一個更古老、跨越國家機器的三權結構:


教權、財權、法權。


這三種權力,並不產生於政府之內,而是政府權力的邊界線。


誰控制它們?誰被它們限制?這,才是決定一個文明軌道的根本。


一、真正的“上三權”:信仰、財富與律法


在前現代世界中,人類從未只有一個主宰。


神的名義:教權掌握意義、倫理與死亡後的秩序,決定“誰有權統治”;


金的通道:財權掌握資源的聚散、戰爭的燃料、國家的信用,決定“統治能持續多久”;


法的規制:法權規定懲罰與約束,是“如何統治”的技術邊界。


而王權,只是其中的操作者、競爭者、協調者之一。


二、在西方:三權從未臣服,王權只能周旋


教權:從教宗加冕到宗教法庭,始終是一支獨立的靈魂力量;


財權:城市商人、猶太銀行家、意大利匯票家族,比王國活得久;


法權:普通法、教會法、商人法,在王國之外悄然運行,形成約束。


於是西方王權必須妥協,必須議會,必須議稅,必須“合法徵債”,才有了英國國王的預算危機、法國國王的借貸違約、哈布斯堡的選帝七侯。


在這種格局下,才誕生了近代的“國家機器內部三權分立”:


行政要守法、立法要看預算、司法要歸憲法。


這些制度並非憑空設計,而是繼承了更古老的“王不擁有一切”的文明設定。


三、在中國:王權就是信仰、財富和律法的合一體


信仰上,皇帝為“奉天承運”的天子,不需教會中介,自封神人合一;


財富上,土地、鹽鐵、鑄幣、發鈔皆屬國家,商人不過是稅務協作者;


法律上,皇帝高於律令,詔獄、特赦、欽差,法律為治術而非限制。


於是,中國王權之外根本沒有“教權、財權、法權”的外部對手,也就不需要與之議價。


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


沒有牧師敢說“你不配為王”;

沒有銀行家能讓國家“發債為生”;

沒有法院敢對皇權說“不”。


四、這才是差別的起點


歐洲王國可以發債,因為財權不歸王;


教皇可以放債,因為信仰可征服王國;


銀行家能活過王朝,因為他們服務的不是王,而是財富本身;


法律游離於王權之外,才有“王在法下”的邏輯基礎;


才能處罰國王、罷免教宗、廢黜君主,才有選帝侯,才有共和城邦。


五、中國才會這樣:


國家可以永不借債,只靠稅收與攤派;


國家可以沒有財務信用,因為民無產權;


國家可以用“奉旨印鈔”而不是央行制度,因為鈔票只是聖旨的延伸;


國家可以拒絕憲政,因為法律不是神聖契約,而是皇帝工具。


所謂“君主立憲”就是沙上立塔。


六、三權的分離,才會有現代的國家


真正的三權分立,並不是從《權利法案》或《聯邦黨人文集》開始的。


而是從教堂拒絕王權、銀行不聽軍令、法官抗拒皇恩開始的。


西方文明是三權從不臣服的產物,現代國家只是他們妥協之後的產物。


中國文明是三權從未獨立的產物,所有分權嘗試都需自上而下批准。


這才是世界制度差異真正的分水嶺。

不是選不選總統,而是能不能欠債;


不是有沒有議會,而是有沒有對神、對法、對財的敬畏。


https://x.com/moonatcloud/status/1919843799381233930?s=46

2025-05-02

粵語六調

有不少語句助記粵語六調,如:

三碗半牛腩麵一百碟:呢個係目前最佳例子 。

番茄醬牛腩麵不吃辣:茄字本不是第2聲,但係呢度有變調 。

2025-04-29

有意義的工作

昨天看了一文:


很多工作都沒什麼意義。也許樹立理想,改變世界的想法並不是太離譜。就算最後達不到,至少推動自己人生前進了一大步。

比如 Elon Musk 。上火星其實沒那麼容易。但至少朝著這目標前進,我們有了電動車、重覆使用的便宜火箭、更好的太空船、鑽地技術、真空管道車輛、衛星互聯網、腦機接口,等等。

你認為的有意義的工作是什麼?要問問自己了。

2025-04-24

How far can PL/SQL go

Ok, this guy is the most craziest I have seen in Oracle coding:

Anton Scheffer

https://technology.amis.nl/author/anton-scheffer/ 

2025-04-22

supabase的AI, functions和API

再探了一下 supabase.

之前我想好了新app的 data tables. 當然只是草稿了 table name 和相關欄位名. 面對 supabase 介面, 我當然不想再用 GUI 慢慢建立數據表. 我看到了它內置的 AI 命令介面: 右上角綠色菱形. 

AI

那我就說

follow tables please create them in effortapp schema: i will list the table name, followed by a colon, then fields. you try to define the type for them. and also you can see the FK between them.  
user: id, email, name
team: id, name 
project: id, name, team id, start date, end date, ....


然後它就生成了相關的 create table SQL, 一鍵完成. 看了一下, 連 foreign key 也是正確的. 當然我用的約定俗成的命名慣例應該有幫助.

我再來:

also create two many-to-many tables to link up relevant tables.

user_in_team: link up user and team  

task_by_user: link up task and user.

當然也完美運行, 2 個多對多的關係表也完成了. 甚至連 on delete cascade 也寫好.

我還打開 entity diagram 看了一下, 應該沒問題.

Database Functions

然後我看到 supabase function. 也許是相當於 oracle 的 stored procedures. 問了AI確認, 我就叫它為幾個表都寫上 CRUD:

create CRUD functions for user, team....  tables. execute the code directly.

似乎它不會立即運行, 我還是要手動按一下運行鍵. 一下子20個 function 就出現了. 

API

我想到, 這麼好的東西, 也許可以經 HTTP 使用吧, 那豈不美妙?

當然是可以的:

POST https://<your-supabase-url>/rest/v1/rpc/create_user
Authorization: Bearer <your-jwt-token>
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

{
  "p_email": "user@example.com",
  "p_name": "User Name"
}

好吧, 似乎連 Vercel 都可以省去了...


2025-04-16

分享企業利潤

據說,楊振寧一針見血地指出,現在的無人飛機、無人汽車駕駛、無人商店、無人酒店、無人銀行,這些無人化不可怕。可怕的是這些無人機器的勞動成果如何去分配,不能把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。如果集中到少數人手中,可能是窮人更窮,富人更富。

我思考了一下。

首先係企業做事。利潤分給員工的只係薪水。薪水水平係市場決定,人多了就賤,你不做也有人做。那企業股東分的自然多一點,因為股東是有限人數。所以一般人可以想辦法成為股東,分享利潤。有幾個方法:創業;盡早加入新創公司取得股分;加入上市公司工作以優惠價買入股分;身為散戶在股市買入好公司的股分。

所以見到資本家在搶,你不要指責。你也可以成為資本家,至少和他們分享企業利潤。

富人更富是真的。

窮人更窮,這種情況是眼界窮,見識窮。拓寬視野,學習富人,自然可以走出困境。

2025-04-14

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

愛與不愛,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,「情種」只生在大富之家。

摘錄自 駱駝祥子/老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