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22

Zero length non breaking space

有個新的api返回的json怎樣都出錯,最後找到是它第一位有個「零長不斷行空格」的神奇字符 。用以下方式清理後就可以了 。

public static String cleanup(String networkData) {
  return networkData.replace((char)65279, ' '); // zero length non breaking space.
}

2025-07-28

ebook

 直接用 calibre 這軟件可將 markdown 文件直接變 epub.

2025-07-16

django

折騰了那麼多, 又 vercel 又 supabase; 還是覺得很麻煩. 忽然想起以前聽說過 django, 一試之下深覺這才是終級好東西. 配合 amazon lightsail 環境, 簡單又便宜.

雖然有 AI 幫寫程式, 但還是越少code越好啦. 

2025-05-30

引: 「君主立憲」變成「美式民主」的演變史 從這段歷史看 香港民主和中國民主的障礙

原著 LINK: (pay wall)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she-hui-guan-ce-118337524 

論壇上全文引文 (不是我): https://lihkg.com/thread/3922453/page/1 

AI 縮寫:

君主立憲與民主的關係可以追溯至歷史演變。君主立憲最初是一種貴族主導的寡頭政治,平民沒有參政權,因為大多數人對政治漠不關心,僅滿足於生活安定。殖民主義的興起改變了這種情況,尤其是在沒有貴族傳統的殖民地。殖民地由於行政成本低,人民被賦予更多自由,但也因此缺乏政治代表。當殖民地被徵稅時,富有的地主階級要求政治地位,提出「納稅人應有參政權」的主張。

英國議會拒絕讓殖民地人民參與本國政治,殖民地因此轉向獨立。美國的民主制度從英國君主立憲制演變而來,但取消了君主和貴族,改以「納稅人」作為核心,形成金權政治。美式民主以財富為基礎,經濟權力等同政治權力,階級分化明顯。雖然當年民主被視為低格調的制度,但因北美土地資源豐富,投票門檻低,普及度相對較高。

AI 評價:

這篇文章邏輯清晰,層層遞進地闡述了君主立憲與民主的歷史脈絡,特別是君主立憲中的貴族血緣與美式民主中的金權結構對比鮮明,觀點新穎。然而,文中對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論述較長,部分段落可進一步縮減以提升精煉度。此外,對民主「格調低」的評價雖有歷史依據,但用詞稍顯主觀,可補充更多對比案例增加說服力。

2025-05-28

波粒二象性

對如何描述波粒二象性有了個主意 。比如光子,它就是粒子,但具有波動特徵。但它本身不是波—至少不是機械波 。我覺得把它看成粒子比較好 ,至少光電效應表明,光攜帶能量的方式絕對不是波 。

2025-05-24

which DB?

在 cloudflare D1 玩了幾日,後來還是選擇返 Supabase. 理由是它已有 data API和其他功能,比如 authentication.

2025-05-12

臨終謬誤

🔗 hjorthjort.xyz: The Deathbed Fallacy (2018)

https://www.hjorthjort.xyz/2018/02/21/the-deathbed-fallacy.html

🔥🔥: 216 | 💬: 101 | 🗓️ 2025-05-10

文章批判了人們常引用臨終者悔恨(如“應多陪家人”“少些憂慮”)來指導當下生活的誤區,稱之為臨終謬誤。作者提出三點質疑:1. 臨終狀態不具代表性,將死之人的需求與人生黃金期截然不同;2. 我們誤解過去的自己,當下判斷未必優於年輕時的選擇;3. 時代差異被忽視,老一輩的遺憾未必適用於當代人。最後指出,盲目追隨“臨終清單”可能適得其反,應結合現實需求與幸福學研究,而非被虛構的“未來自我”綁架。